5 星 | ||
4 星 | ||
3 星 | ||
2 星 | ||
1 星 |
倾斜立方体
节点数目: | 8 |
线的数目 | 12 |
杆件数目: | 0 |
面的数目: | 6 |
实体数目 | 1 |
荷载工况数目 | 2 |
荷载组合数目 | 1 |
结果组合数目 | 0 |
总重量 | 1,550 t |
翘曲区域尺寸 | 1.000 x 1.000 x 1.000 m |
您可以下载该结构分析模型来进行专业练习,或者用于您的工程项目。 但是我们不保证模型的准确性或完整性,也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
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根据欧洲规范 2 中的一根钢筋混凝土细长柱进行设计。



使用模态相关系数(MRF)可以判断构件是否发生了屈曲。 其计算是基于每个构件的相对弹性变形能。
通过模态相关系数可以区分局部和整体屈曲模态。 如果结构中多个构件的模态相关系数的值很大,比如大于 20%,则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。 如果某一屈曲模态的所有模态相关系数的总和约为 100%,则可能出现局部失稳现象(例如单个构件屈曲)。
此外,模态相关系数还可以用于,例如在稳定性分析中来确定杆件的临界荷载和等效屈曲长度。 如果构件的 MRF 值较小(例如<20%),则不考虑失稳。
MRF 值显示在有效长度和临界荷载(按振型)结果表中,该表可通过“稳定性分析” -- “结果(按杆件)” -- “有效长度和临界荷载(按振型)”获得。

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配置中可以调整截面的各种设计参数。 在那里可以控制变形和裂缝宽度分析中应用的截面条件。
可以激活以下设置:
- 由相关荷载计算的裂缝状态
- 由所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状况确定的包络裂缝状态
- 截面开裂状态 - 与荷载无关

在'编辑杆件'下的'设计支座和挠度'选项卡中,可以使用优化的输入窗口对杆件进行明确分段。 程序会自动使用悬臂梁或单跨支座梁的变形极限。
通过在杆件始端、末端和中间节点上定义相应方向的设计支座,程序会自动识别允许变形所涉及的构件和构件长度。 根据计算支座,它会自动识别是梁还是悬臂梁。 不再需要像以前的版本 (RFEM 5) 中那样手动分配。
使用'用户自定义长度'选项,可以在表格中修改参考长度。 始终默认使用相应的构件长度。 如果参照长度与杆件长度有偏差(例如弯曲杆件),则可以进行调整。

此外,该功能还有助于清晰地显示结果。 用户可以使用【裁剪平面】来剖切模型,为模型创建剖视图。 用户可以通过勾选“修改”后的平面内容, 这样,您可以清楚简单地显示例如相贯或实体的结果。